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工匠进校园”活动 ——彝族海菜腔传习简讯

发布者:文化艺术学院超级管理员  时间:2018-11-20 00:00:00  浏览:

文化艺术学院超级管理员2018-11-20

1.jpg

2018年11月19日,williamhill威廉在线体育网址文化艺术学院民族表演艺术1701,1801班在艺术楼一楼演播厅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学习彝族的海菜腔,此次活动特邀了后宝云、施万恒、普美芳、后美芳老师为我们作指导。学院领导郭老师、教研室主任黄老师以及两个班的班主任姜老师和陈老师也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午,学院领导田书记做了实习安全的讲话,让同学们在实习期间要注意安全,不能有违纪现象,要遵守好纪律。我们郭院长进行了实习动员,黄老师做了实习细节的安排,随后17级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布置了演播厅,我们都怀着期待激动地心情去认真的布置场地,为的就是能够让我们的实习更精彩,让邀请到的老师能够感到我们的热情与温暖。

中午14:30同学们相继来到演播厅,今天的实习课程是和老师们学习彝族海菜腔,首先后宝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海菜腔的起源,它起源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海菜腔渗透到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他们表达感情自我教育和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彝族青年们通过唱歌来寻找知音寻找另一半,但有一个说法就是只能男的先唱女的才可以唱。在此次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海菜腔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拘腔、行腔、正腔、白话腔、头腔、长腔。其中头腔它的歌词可以随便填,行腔就是我要开始行动了,拘腔是要用心唱的,唱海菜腔要用激昂、悠扬、低沉的情感来演唱。接下来老师教我们唱了拘腔,老师一开口就惊到了我好浑厚的声音,接下来是女生唱之后在男女一起唱,跟着老师唱了一遍我就想我为什么就不是少数民族呢,如果我是少数民族的话就可以从小学习这些文化了。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一个76岁的非遗文化传承人还可以唱那么高昂的海菜腔,还可以唱的那么有味道,那么有范,这让同学们十分敬佩。

2.jpg

3.jpg

接下来就是学习烟盒舞,本来吧还是满怀期待的,觉得手上拿的烟盒很漂亮,但是看到老师给我们示范之后我绝望了,其实在那么多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很多很多的痛苦,那是常人体会不到也明白不了的,施万恒老师边弹边跳,他迈着轻盈的舞步,看着老师跳倒是觉得很简单,但自己实践操作的时候那一分钟是给我绝望的呀,老师教了好久同学们才学会一点点,但我们还是在认真的学着,因为老师教的很认真也很热情,所以呢我们没理由不认真学。

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

就这样精彩充实美好的一天结束了,同学们既开心有觉得好辛苦,但话又说回来有什么是不累的呢,想要学好一件东西你得付出诸多辛苦,诸多时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去努力去创造啦。民族表演艺术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吧!